中控技術:工業自動化龍頭企業,業績持續穩定增長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1-21 13:30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11月24日,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龍頭企業,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控技術”,688777.SH)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了?! ≈档米⒁獾氖?,中控技術這家主攻工業自動化的企業曾在國內分布式工業控制系統(DCS)連續九年保持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因此,一上市就倍受資本界矚目?! ≈锌丶夹g上市前幾日,股價堅挺,表現亮眼?! 〈舜?,中控技術通過上市募集資金所投資項目的實施,將加快公司關鍵技術的研發進度,鞏固技術領先優勢,拓寬產品護城河;同時將進一步擴大公司規模,改善公司財務狀況,提高公司經營成果,全面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及核心競爭力,將對公司的發展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I自動化領域優勢明顯、競爭力突出,業績持續穩定增長 中控技術成立于1999年12月,致力于面向流程工業企業的工業自動化需求,以研發、生產和銷售集散控制系統(DCS)為業務起點,逐步形成了以自動化控制系統為核心,涵蓋現場儀表、執行機構等在內的工業自動化系列產品,構成了較為完善的工業3.0產品譜系,并積極布局和大力發展工業軟件、行業解決方案業務,同時加強本地化運維服務,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品及解決方案架構體系。2016年至今,以數字化方式進行拓展,自主研發了安全儀表系統、網絡化混合控制系統、各類工業軟件,開始為用戶提供完整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全面賦能企業智能化轉型,客戶拓展到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中核集團等重磅央企,完全打入中高端市場,逐步實現對國外品牌的趕超,從而逐步由自動化產品供應商發展成為服務于流程工業的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I自動化領域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工業云計算技術、邊緣計算技術、新一代通信技術、硬件可靠性技術、工業HMI技術、功能安全技術、現場總線技術、工業以太網技術、控制組態技術、先進控制與優化技術等。而作為我國起步較早、核心技術完全自主開發的自動化企業,經過多年深耕、研發攻關,中控技術逐步突破自動化控制系統領域的核心技術,研發出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散控制系統(DCS)、安全儀表系統(SIS),并成功投入產業化應用,從而實現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國產化和自主可控?! ≈锌丶夹g先后承擔大宗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石化智能工廠試點示范項目、百萬噸級烯烴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高端煉化一體化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等工信部智能制造項目,為流程工業智能制造技術的全面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斍?,中控技術的主要產品包括自動化控制系統(集散控制系統(DCS)、安全儀表系統(SIS)和網絡化混合控制系統)、工業軟件(實時數據庫(RTDB)、先進過程控制(APC)、制造執行系統(MES)和仿真培訓軟件(OTS))、自動化儀表及運維服務,主要應用于化工、石化、電力、制藥、冶金、建材、造紙等流程工業領域。其主營業務收入按照產品類別構成情況,如下表圖: 作為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領先企業之一,中控技術主營的智能制造產品及解決方案受到行業和客戶的廣泛認可。根據睿工業統計,2019年度,公司核心產品集散控制系統(DCS)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27.0%,連續九年蟬聯國內DCS市場占有率第一名,其中在化工領域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0.7%,在可靠性、穩定性、可用性等方面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另據ARC統計,2019年度,公司核心產品安全儀表系統(SIS)國內市場占有率24.5%,排名第二;核心工業軟件產品先進過程控制軟件(APC)國內市場占有率26%,排名第一,較2018年度13%的市場占有率實現翻番?! 〗陙?,憑借持續高比重的研發投入、緊跟潮流的領先設計以及市場高認可的服務,近三年,中控技術的經營業績始終保持穩步增長。2017年至2020年9月,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15億元、21.33億元、25.37億元和20.6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69億元、2.88億元、3.71億元和2.41億元?! ≈锌丶夹g預計2020年營收約為29.2億元至31.6億元,預計同比增長15.13%至24.62%,預計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75億元至4.4億元,較2019年增長2.54%至20.86%?! 〗刂?019年底,中控技術取得272項專利和348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獲得兩項國家科學進步獎二等獎,一項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一等獎和多項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類獎項,牽頭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2項、國家標準19項。2014年公司成為首批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的單位,2017年,公司入選全國首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薦目錄和全國首批30家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名單;2018年,入選中國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第一批供應商?! ⌒袠I市場前景廣闊,公司未來前景可期 2019年度我國智能制造就緒率僅7.9%,大多數制造業企業仍處于基礎自動化階段,導致工業生產的信息、數據來源不足,自動化水平提升潛力未來將持續釋放。而今工業軟件及“工業4.0”已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新戰場。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承接全球中高端制造業產能的迫切需求,勢必要求我國整體制造能力實現質的跨越。在此背景下,面向“工業4.0”的我國工業軟件市場增速遠高于全球水平。根據工控網《2020中國工業自動化市場白皮書》,2019年度中國自動化市場規模達到1,865億元,較2018年度同比增長1.8%?! ∧壳皣胰ギa能、調結構政策的逐漸完成,工業自動化市場持續回暖;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工廠自動化、企業信息化需要大量的工業自動化系統;傳統行業外,新興行業如物流、生物制藥、3D打印等行業增速加快,將給自動化產品帶來新的增長點。工控網預測,2020-2022年中國自動化市場將保持6%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詣踊刂葡到y(包括集散控制系統(DCS)、安全儀表系統(SIS))領域前景良好。根據睿工業出具的《2019年中國DCS市場研究報告》,2019年度國內DCS市場規模為8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2%。睿工業預計:2020年起至2022年,DCS市場仍會保持穩定增長,2022年至2027年,DCS市場平均年增長率將維持在5-6%。而根據ARC出具的《過程安全系統中國市場研究報告(2019-2024)》,2019年度國內SIS市場規模為3.2億美元,連續第三年取得兩位數增長。ARC預測,SIS市場整體規模未來將以8.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預計2024年國內市場規模將達4.76億美元?! 」I軟件領域成長性亦較好。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19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公報》數據,2019年度我國工業軟件產品實現收入1,720億元,未來在智能制造的深入落地、流程工業的持續轉型等多方面因素的驅動下,至2023年國內工業軟件產品收入將突破2000億大關?! ≡谧詣踊瘍x表領域仍表現持續成長性。根據工控網的預測,2020-2022年,壓力變送器市場規模將保持3%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速。另據ARC的預測,2018-2022年,中國調節閥市場規模將以5.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 』谏鲜銮樾闻c態勢,在全球以及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和工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將使全球工業自動化行業市場仍顯廣闊,將為中控技術的市場經營提供重要的基礎支持,市場提升空間較大,前景可期。此次募資16億將全面鞏固公司技術領先優勢,拓寬產品護城河,亦加速我國工業智能化進程。未來,中控技術將加快工業軟件和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的發展,推動公司的戰略轉型,賦能下游用戶,將公司建成一個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為客戶與社會創造價值。
中控技術:工業自動化龍頭企業,業績持續穩定增長
【概要描述】11月24日,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龍頭企業,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控技術”,688777.SH)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了?! ≈档米⒁獾氖?,中控技術這家主攻工業自動化的企業曾在國內分布式工業控制系統(DCS)連續九年保持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因此,一上市就倍受資本界矚目?! ≈锌丶夹g上市前幾日,股價堅挺,表現亮眼?! 〈舜?,中控技術通過上市募集資金所投資項目的實施,將加快公司關鍵技術的研發進度,鞏固技術領先優勢,拓寬產品護城河;同時將進一步擴大公司規模,改善公司財務狀況,提高公司經營成果,全面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及核心競爭力,將對公司的發展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I自動化領域優勢明顯、競爭力突出,業績持續穩定增長 中控技術成立于1999年12月,致力于面向流程工業企業的工業自動化需求,以研發、生產和銷售集散控制系統(DCS)為業務起點,逐步形成了以自動化控制系統為核心,涵蓋現場儀表、執行機構等在內的工業自動化系列產品,構成了較為完善的工業3.0產品譜系,并積極布局和大力發展工業軟件、行業解決方案業務,同時加強本地化運維服務,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品及解決方案架構體系。2016年至今,以數字化方式進行拓展,自主研發了安全儀表系統、網絡化混合控制系統、各類工業軟件,開始為用戶提供完整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全面賦能企業智能化轉型,客戶拓展到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中核集團等重磅央企,完全打入中高端市場,逐步實現對國外品牌的趕超,從而逐步由自動化產品供應商發展成為服務于流程工業的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I自動化領域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工業云計算技術、邊緣計算技術、新一代通信技術、硬件可靠性技術、工業HMI技術、功能安全技術、現場總線技術、工業以太網技術、控制組態技術、先進控制與優化技術等。而作為我國起步較早、核心技術完全自主開發的自動化企業,經過多年深耕、研發攻關,中控技術逐步突破自動化控制系統領域的核心技術,研發出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散控制系統(DCS)、安全儀表系統(SIS),并成功投入產業化應用,從而實現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國產化和自主可控?! ≈锌丶夹g先后承擔大宗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石化智能工廠試點示范項目、百萬噸級烯烴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高端煉化一體化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等工信部智能制造項目,為流程工業智能制造技術的全面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斍?,中控技術的主要產品包括自動化控制系統(集散控制系統(DCS)、安全儀表系統(SIS)和網絡化混合控制系統)、工業軟件(實時數據庫(RTDB)、先進過程控制(APC)、制造執行系統(MES)和仿真培訓軟件(OTS))、自動化儀表及運維服務,主要應用于化工、石化、電力、制藥、冶金、建材、造紙等流程工業領域。其主營業務收入按照產品類別構成情況,如下表圖: 作為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領先企業之一,中控技術主營的智能制造產品及解決方案受到行業和客戶的廣泛認可。根據睿工業統計,2019年度,公司核心產品集散控制系統(DCS)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27.0%,連續九年蟬聯國內DCS市場占有率第一名,其中在化工領域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0.7%,在可靠性、穩定性、可用性等方面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另據ARC統計,2019年度,公司核心產品安全儀表系統(SIS)國內市場占有率24.5%,排名第二;核心工業軟件產品先進過程控制軟件(APC)國內市場占有率26%,排名第一,較2018年度13%的市場占有率實現翻番?! 〗陙?,憑借持續高比重的研發投入、緊跟潮流的領先設計以及市場高認可的服務,近三年,中控技術的經營業績始終保持穩步增長。2017年至2020年9月,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15億元、21.33億元、25.37億元和20.6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69億元、2.88億元、3.71億元和2.41億元?! ≈锌丶夹g預計2020年營收約為29.2億元至31.6億元,預計同比增長15.13%至24.62%,預計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75億元至4.4億元,較2019年增長2.54%至20.86%?! 〗刂?019年底,中控技術取得272項專利和348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獲得兩項國家科學進步獎二等獎,一項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一等獎和多項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類獎項,牽頭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2項、國家標準19項。2014年公司成為首批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的單位,2017年,公司入選全國首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薦目錄和全國首批30家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名單;2018年,入選中國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第一批供應商?! ⌒袠I市場前景廣闊,公司未來前景可期 2019年度我國智能制造就緒率僅7.9%,大多數制造業企業仍處于基礎自動化階段,導致工業生產的信息、數據來源不足,自動化水平提升潛力未來將持續釋放。而今工業軟件及“工業4.0”已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新戰場。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承接全球中高端制造業產能的迫切需求,勢必要求我國整體制造能力實現質的跨越。在此背景下,面向“工業4.0”的我國工業軟件市場增速遠高于全球水平。根據工控網《2020中國工業自動化市場白皮書》,2019年度中國自動化市場規模達到1,865億元,較2018年度同比增長1.8%?! ∧壳皣胰ギa能、調結構政策的逐漸完成,工業自動化市場持續回暖;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工廠自動化、企業信息化需要大量的工業自動化系統;傳統行業外,新興行業如物流、生物制藥、3D打印等行業增速加快,將給自動化產品帶來新的增長點。工控網預測,2020-2022年中國自動化市場將保持6%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詣踊刂葡到y(包括集散控制系統(DCS)、安全儀表系統(SIS))領域前景良好。根據睿工業出具的《2019年中國DCS市場研究報告》,2019年度國內DCS市場規模為8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2%。睿工業預計:2020年起至2022年,DCS市場仍會保持穩定增長,2022年至2027年,DCS市場平均年增長率將維持在5-6%。而根據ARC出具的《過程安全系統中國市場研究報告(2019-2024)》,2019年度國內SIS市場規模為3.2億美元,連續第三年取得兩位數增長。ARC預測,SIS市場整體規模未來將以8.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預計2024年國內市場規模將達4.76億美元?! 」I軟件領域成長性亦較好。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19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公報》數據,2019年度我國工業軟件產品實現收入1,720億元,未來在智能制造的深入落地、流程工業的持續轉型等多方面因素的驅動下,至2023年國內工業軟件產品收入將突破2000億大關?! ≡谧詣踊瘍x表領域仍表現持續成長性。根據工控網的預測,2020-2022年,壓力變送器市場規模將保持3%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速。另據ARC的預測,2018-2022年,中國調節閥市場規模將以5.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 』谏鲜銮樾闻c態勢,在全球以及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和工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將使全球工業自動化行業市場仍顯廣闊,將為中控技術的市場經營提供重要的基礎支持,市場提升空間較大,前景可期。此次募資16億將全面鞏固公司技術領先優勢,拓寬產品護城河,亦加速我國工業智能化進程。未來,中控技術將加快工業軟件和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的發展,推動公司的戰略轉型,賦能下游用戶,將公司建成一個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為客戶與社會創造價值。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1-21 13:30
- 訪問量:0
11月24日,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龍頭企業,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控技術”,688777.SH)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了。
值得注意的是,中控技術這家主攻工業自動化的企業曾在國內分布式工業控制系統(DCS)連續九年保持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因此,一上市就倍受資本界矚目。
中控技術上市前幾日,股價堅挺,表現亮眼。
此次,中控技術通過上市募集資金所投資項目的實施,將加快公司關鍵技術的研發進度,鞏固技術領先優勢,拓寬產品護城河;同時將進一步擴大公司規模,改善公司財務狀況,提高公司經營成果,全面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及核心競爭力,將對公司的發展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工業自動化領域優勢明顯、競爭力突出,業績持續穩定增長
中控技術成立于1999年12月,致力于面向流程工業企業的工業自動化需求,以研發、生產和銷售集散控制系統(DCS)為業務起點,逐步形成了以自動化控制系統為核心,涵蓋現場儀表、執行機構等在內的工業自動化系列產品,構成了較為完善的工業3.0產品譜系,并積極布局和大力發展工業軟件、行業解決方案業務,同時加強本地化運維服務,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品及解決方案架構體系。2016年至今,以數字化方式進行拓展,自主研發了安全儀表系統、網絡化混合控制系統、各類工業軟件,開始為用戶提供完整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全面賦能企業智能化轉型,客戶拓展到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中核集團等重磅央企,完全打入中高端市場,逐步實現對國外品牌的趕超,從而逐步由自動化產品供應商發展成為服務于流程工業的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工業自動化領域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工業云計算技術、邊緣計算技術、新一代通信技術、硬件可靠性技術、工業HMI 技術、功能安全技術、現場總線技術、工業以太網技術、控制組態技術、先進控制與優化技術等。而作為我國起步較早、核心技術完全自主開發的自動化企業,經過多年深耕、研發攻關,中控技術逐步突破自動化控制系統領域的核心技術,研發出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散控制系統(DCS)、安全儀表系統(SIS),并成功投入產業化應用,從而實現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國產化和自主可控。
中控技術先后承擔大宗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石化智能工廠試點示范項目、百萬噸級烯烴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高端煉化一體化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等工信部智能制造項目,為流程工業智能制造技術的全面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當前,中控技術的主要產品包括自動化控制系統(集散控制系統(DCS)、安全儀表系統(SIS)和網絡化混合控制系統)、工業軟件(實時數據庫(RTDB)、先進過程控制(APC)、制造執行系統(MES) 和仿真培訓軟件(OTS))、自動化儀表及運維服務,主要應用于化工、石化、電力、制藥、冶金、建材、造紙等流程工業領域。其主營業務收入按照產品類別構成情況,如下表圖:
作為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領先企業之一,中控技術主營的智能制造產品及解決方案受到行業和客戶的廣泛認可。根據睿工業統計,2019年度,公司核心產品集散控制系統(DCS)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27.0%,連續九年蟬聯國內DCS市場占有率第一名,其中在化工領域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0.7%,在可靠性、穩定性、可用性等方面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另據ARC統計,2019年度,公司核心產品安全儀表系統(SIS)國內市場占有率24.5%,排名第二;核心工業軟件產品先進過程控制軟件(APC)國內市場占有率26%,排名第一,較2018年度13%的市場占有率實現翻番。
近年來,憑借持續高比重的研發投入、緊跟潮流的領先設計以及市場高認可的服務,近三年,中控技術的經營業績始終保持穩步增長。2017年至2020年9月,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15億元、21.33億元、25.37億元和20.6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69億元、2.88億元、3.71億元和2.41億元。
中控技術預計2020年營收約為29.2億元至31.6億元,預計同比增長15.13%至24.62%,預計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75億元至4.4億元,較2019年增長2.54%至20.86%。
截至2019年底,中控技術取得272項專利和348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獲得兩項國家科學進步獎二等獎,一項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一等獎和多項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類獎項,牽頭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2項、國家標準19項。2014年公司成為首批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的單位,2017年,公司入選全國首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薦目錄和全國首批30家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名單;2018年,入選中國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第一批供應商。
行業市場前景廣闊,公司未來前景可期
2019年度我國智能制造就緒率僅7.9%,大多數制造業企業仍處于基礎自動化階段,導致工業生產的信息、數據來源不足,自動化水平提升潛力未來將持續釋放。而今工業軟件及“工業4.0”已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新戰場。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承接全球中高端制造業產能的迫切需求,勢必要求我國整體制造能力實現質的跨越。在此背景下,面向“工業4.0”的我國工業軟件市場增速遠高于全球水平。根據工控網《2020中國工業自動化市場白皮書》,2019年度中國自動化市場規模達到 1,865 億元,較2018年度同比增長1.8%。
目前國家去產能、調結構政策的逐漸完成,工業自動化市場持續回暖;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工廠自動化、企業信息化需要大量的工業自動化系統;傳統行業外,新興行業如物流、生物制藥、3D打印等行業增速加快,將給自動化產品帶來新的增長點。工控網預測,2020-2022年中國自動化市場將保持 6%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自動化控制系統(包括集散控制系統(DCS)、安全儀表系統(SIS))領域前景良好。根據睿工業出具的《2019年中國DCS市場研究報告》,2019年度國內DCS市場規模為8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2%。睿工業預計:2020年起至2022 年,DCS市場仍會保持穩定增長,2022年至2027年,DCS市場平均年增長率將維持在5-6%。而根據ARC出具的《過程安全系統中國市場研究報告(2019-2024)》,2019年度國內SIS市場規模為3.2億美元,連續第三年取得兩位數增長。ARC預測,SIS市場整體規模未來將以8.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預計2024年國內市場規模將達4.76億美元。
工業軟件領域成長性亦較好。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19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公報》數據,2019年度我國工業軟件產品實現收入1,720億元,未來在智能制造的深入落地、流程工業的持續轉型等多方面因素的驅動下,至2023年國內工業軟件產品收入將突破2000億大關。
在自動化儀表領域仍表現持續成長性。根據工控網的預測,2020-2022年,壓力變送器市場規模將保持3%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速。另據ARC的預測,2018-2022年,中國調節閥市場規模將以5.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
基于上述情形與態勢,在全球以及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和工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將使全球工業自動化行業市場仍顯廣闊,將為中控技術的市場經營提供重要的基礎支持,市場提升空間較大,前景可期。此次募資16億將全面鞏固公司技術領先優勢,拓寬產品護城河,亦加速我國工業智能化進程。未來,中控技術將加快工業軟件和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的發展,推動公司的戰略轉型,賦能下游用戶,將公司建成一個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為客戶與社會創造價值。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版權所有:吉林奧拓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中企動力 長春 吉ICP備19003817號